蓝雨禾环保:讯息瞬变 诚信不变

废气处理专家详解大气重污染的过程

返回列表 来源: 蓝雨禾 发布日期: 2018.11.1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从11月12日,正在遭受一次大气重污染,污染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由此可见废气处理对环境来说在该地区更是必不可少。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以上三位专家对本次废气处理相关的污染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下面就由蓝雨禾来为大家带来三位专家对于环境相关废气处理方面造成的污染过程。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是主因。

        自从进入11月中旬以来,天气逐渐变冷昼夜温差也变得大,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也逐步启用,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废气处理也更被需要。据估计京津冀及相关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SO2排放量增加近50%,而且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主要组成PM2.5的有机碳排放增加了1倍。

废气处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因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废气处理需要专注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并且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本次污染过程在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汇聚。此外本次污染过程大气垂直层结相对稳定,夜间到清晨有逆温过程出现,所以上述的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成为了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在我国现有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北方进入采暖季的内因条件下,11月11日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以区域气团稳定、水汽向颗粒物上凝结率高为特征的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13日后北京大气低层出现明显的增湿现象,促使许多气溶胶粒子成为云雾体系,形成霾向雾的转换,使得地面的接收的辐射进一步下降,公众看到的能见度进一步降低。

        对于相关地区来说此次持续性重污染过程与2016年12月16-21日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类似,对于空气中雾霾以及其他气体的废气处理刻不容缓,在逐渐进入冬季的过程中,做好废气处理的实施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存在并且不得不去实施的事。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400-9999-231
ocol === 'https') { bp.src='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